查看: 14|回复: 1

[同题] 童年的小院和菜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4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一方小院和菜园


儿时的小院一直是有的,平房之家,谁家没个小院呢。儿时的居所曾经几次辗转,记忆中的老屋的印象已有些模糊,但是小院却是清晰如昨。

老宅的住户,多有东西厢房,一家人的活动空间几乎全在小院里,需要干干净净的。夏天时,甚至有的人家会在小院搭建灶台操持一日三餐,在小院里吃饭,活动,没有多余的空间种蔬菜养花,偶尔会散养几只鸡。

老叔结婚后,老宅给了他家,我们一家搬到了村子北面,俗称“新村”的一个地方。说是新村,其实就几户人家,稀稀落落地。北面便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地。

我家的新房,其实也是泥墙,比老宅的屋子强不到哪去。但新村地方宽敞,每户人家除了有个小院,南面都有个不小的菜园。菜园和小院间被半人高的泥墙隔开,以防鸡鸭窜到菜园里啄食。 有意思的是,除了一两户人家,其余的邻居家都没有院门,只用一扇木片搭成的便是所谓的门了。还真是昼不掩门夜不蔽户。

小院是长方形,长十几米,宽不过三四米。平时就用于家人活动,而我的兴趣却在菜园,试想一下,推开房门便可看到鲜嫩的菜蔬。

家家一样,种的基本就是那几种当季的蔬菜。不外乎就是些春天的萝卜,夏天的豆角、黄瓜、西红柿,秋天的青椒、茄子,冬天的大白菜一类的当地的菜。

菜园四周是用篱笆圈着,一个简易的木条钉的门。夏季时,母亲会沿着菜园种几棵那种能攀爬的豆角,嫩绿的丝蔓便爬到了菜园的院墙上,层层堆叠,将大半面的墙都覆盖了。

结的豆角是耳朵形状,扁扁的薄薄的,当地人俗称“老婆子耳朵”。这种豆角用水淖了,拌点蒜点几滴香油,便是儿时吃不腻的美味。

曾在运河畔挖了一株桃树苗,移到菜园里,离泥巴墙很近,小树苗长到一人多高时,有一年结了几个果,竟是那种扁扁的桃子。当时觉得稀奇,桃子竟然还有这种形状的,并不清楚那种桃子叫做蟠桃。

也不懂什么嫁接果树的知识,那株桃树结的果子很小,也不甜,就由它去了。要是当时懂一点果树的养护知识多好,那每年就会有甜甜的桃子吃了。

七八岁时,父亲兄弟俩正式分家。这次我们又搬回了老屋,在老屋居住直至现在。陆续地,因哥哥结婚,于是在原先宽敞的院子里又盖了一栋新房。后来老屋在原来的地址上也翻盖了,宽敞的庭院里又起了一座南屋,父母所居的院落便小了许多。

哥嫂的小院很宽敞,逢节假日,几家子聚在一起便在院中烧烤。吹着晚风,夜空中星子闪烁,院中人言笑语不断,仿佛回到了儿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9-14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个大菜园子啊。
种菜这活不轻松,种少些还可以,大面积种的话劳动量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我见过一些菜农,起早贪黑的忙个不停,夜里十一二点还在菜地里停留,真是不易。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千山论坛 ( 冀ICP备2024055714号 )

GMT+8, 2025-9-14 13: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