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风清扬

[摘录] 古诗选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送范山人归泰山】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游泰山六首(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李白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飖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暝。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想像鸾凤舞,飘飖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泰山天烛峰景区到山顶的后石坞景区,是泰山最早登山路线,也是自然景观最集中、最优美的一条路线。此路又为秦御道,传说秦始皇公元前219年东封泰山时,就是在此登山的。这里山峰险峻,山谷幽深,奇松怪石遍布,山泉、溪流、瀑布随处可见,充满了自然的原生野趣,所以人们称之为泰山的奥区。游人置身其中如在画中,所以又称为泰山的“十里画廊”。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词的一些

关于词的一些资料汇编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词牌的选择

一、压抑凄凉类:

《河傅》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楚。
《釵凤》声凄紧。
《祝英台近》宛转凄抑。
《剑器近》低徊掩抑。
《西吴曲》苍凉楚。
《雨霖铃》缠绵哀怨。
《摸鱼儿》苍凉郁勃。
《普萨蛮》紧促转低沉。
《天仙子》伤伤别,急调苦。
《曲玉管》抒写羁旅中的怀旧伤离绪。
《蝶恋花》、《青玉案》是达幽咽调,描写感。
《卜算子》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切。
《南乡子》适宜抒写缠绵低抑调。
《阮郎归》急凄苦,凄婉绝。
《生查子》比较谐婉、怨抑。
《莺啼序》凄凉悲苍,宜写伤伤别之。
《一斛珠》婉转凄抑,不宜表达壮烈豪迈之志。
《风入松》轻柔婉转、掩抑低徊,适宜表达和婉调。
《忆旧游》、《扬州慢》、《高台》音调缠绵,忧婉凄抑,适宜表达凄抑调。
《何满子》哀歌愤懑,悲凉凄怨的哀曲,“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寿楼》凄音哀乐,抑郁悲哀,原是悼亡之作,宜寄托哀思。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
《千秋岁》凄凉幽怨、声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绝不能祝寿喜庆。
《凄凉犯》、《惜分飞》不宜用于祝贺之词。这种词牌与内容相符合的只是少数。

二、缠绵婉转类:

《仙歌》音节舒徐。
《调笑令》多演唱故事。
《最高楼》轻松流美。
《鹊桥仙》、《点绛唇》多用于女相会,描写感。
《一剪梅》等细腻轻杨的词调。
《浣溪沙》半阕急,下半阕缓和。
《鹧鸪天》宜哀怨思慕、柔婉风丽之。
《暗香》、《疏影》音节和婉,古人多以咏梅。
《木兰花慢》和谐婉转,宜于写缠绵悱恻之。
《桃园忆故人》一般抒发感,表现友。
《踏莎行》描写雅。
《长相思》多怀旧,写女,以声助得其双美。
《满庭芳》、《凤凰台忆吹箫》和谐婉约,轻柔婉转,宜表达缠绵绪。
《小重山》、《定风》、《临江仙》感细腻,宜表现细腻婉约之调。
《忆江南》、《浣溪沙》、《淘沙》、《少年游》音节流丽谐婉,用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

三、豪放壮类:

《永遇乐》感越。
《好事近》表达越不平的调。
《兰陵王》表达拗怒越声,为军旅曲,后越调。
《龙》越,表达凄壮郁勃感。
《清平乐》,片感拗怒,下片转为和婉。
《南浦》高昂欢乐,不宜表达凄凉悲伤送别之。
《破阵子》为军乐,适合抒发昂雄壮绪。
《渔家傲》拗怒,表达兀傲凄壮、爽朗襟怀的调。
《沁园》、《风流子》壮阔豪迈,显示宽宏器宇和雍容度。
《念奴娇》多表达雄壮豪迈感,不宜形容女娇弱婉曲心态。
《六州歌》音调苍凉悲壮,适于表达慷慨悲壮的声,多言古兴亡之事。
《贺新郎》调高昂,宜表达慷慨昂、豪迈雄壮的英雄感。不宜作催妆喜庆的祝贺曲词。
《釵凤》、《更漏子》、《调笑令》、《憾庭秋》、《盐角儿》适宜表达昂慷慨壮烈感。
《调歌》、《满江红》,调子较高,感烈,声俱壮,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豪放雄浑的词。一般不宜写委婉柔的思想感。

四、其他:

《六么》欢快爽利。
《忆余杭》因描写杭州而来,描写风景最宜。
《八声甘州》摇筋转骨,刚柔相济,最使人回肠。
《霓裳中序第一》音节闲雅。
《江神子》为祀神之乐,宜于庄严。
一般短篇宜抒,长篇宜舖叙。
一般下句平仄相对的较和婉,如秦观《八六子》“月一帘幽梦,风十里柔”。下句平仄凌犯着多拗怒,如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以近体五、七言为主的词牌大多适于舒缓雍容的感,如《浣溪沙》、《采桑子》、《蝶恋花》。
凡多转韵之调皆属于一种拗怒,如《减字木兰花》、《虞美人》。
句法长短参差的词牌宜于拗怒悲咽的感。如《兰陵王》、《六丑》、《淘沙慢》。
学者宜用书写精壮质朴之的《八声甘州》;从容和婉柔的《满庭芳》;以及《蓦山溪》、《减字木兰花》、《临江仙》、《蝶恋花》、《菩萨蛮》,比较好掌握。
参考书籍:龙榆生《词学十讲》、《唐宋诗词格律》,王力《诗词格律》,李新魁《实用诗词曲格律词典》,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启功《诗文声律论稿》等。以诸人词调说多取材《碧漫志》,如有条件可以通读原文,另附《词调辑草》以供参考。
《词调辑草》不属于《碧漫志》。
【沁园】又名《寿星明》。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之。苏辛一派最喜用之。(参观『高扬爽朗』部【沁园】条)
【破阵子】一名《十子》。唐教坊曲。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
【满江红】《乐章集》、《清真集》入“仙吕调”。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词为准。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一般例用入声韵。声越,宜抒豪壮感和恢张襟抱。亦可酌增衬字。姜夔改作平韵,则调俱变。
【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曰:‘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见《元氏长庆集》卷二十四)王灼《碧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有然也。兹以
《东坡乐府》为准,“凭高远眺”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用以抒写豪壮感者,宜用入声韵部。
【贺新郎】音韵洪畅,歌时浩唱。杨冠卿《贺新郎》词序:“秋乘风过垂虹时,与一羽士俱,因泛言弱、蓬莱之胜。旁有溪童,具能歌张仲宗‘目断青天’等句,音韵洪畅,听之慨然。”张仲宗即张元干。“目断青天”,是其《贺新郎》“送邦衡(铨)待制赴新州”一词中语。又冯取洽《贺新郎》(次韵江定轩咏菊):“浩唱云笺《金缕调》,兴发小槽珠酒。”《金缕调》乃《贺新郎》别名。叶梦得《贺新郎》:“谁为我,唱《金缕》。”张元干《贺新郎》:“举大白,听《金缕》。”都是指所赋本调,歌时皆须“浩唱”。(参观『苍凉悲壮』部【贺新郎】条)

苍凉悲壮

【扬州慢】此姜夔自度曲,入“中吕宫”。其序云:“淳熙丙申至,予过维扬。雪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自碧,暮渐起,戍角悲。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贺新郎】又名《金缕曲》、《燕飞》、《貂裘换酒》。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壮,用、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调歌】源于隋炀帝所制《调》,其声韵甚悲切。此调是截取大曲《调》的首章另倚新声而,今存最早作品是北宋前期苏舜钦词。唐人《调》曲凄凉怨慕,声韵悲切。宋人《调歌》则调昂扬酣畅,韵味豪放潇洒,适于表现豪放之,故豪放词人多用此调。此调所咏有怀古、登览、赠别、庆贺、感时伤世等。张孝祥《调歌》自注“凯歌刘恭父。”张镃《调歌》自注:“项平甫大卿索赋武昌凯歌。”
【雨中花】高调。歌声悲壮烈。苏泂《雨中花》词序:“数前,忽闻改之(刘过)去世,怅惆殆不胜言。因忆改之每聚首,歌《雨中花》,悲壮烈,令人歌舞。”金蔡松年《龙》:“别梦江涨雪,记《雨(中)花》,一声云杪。”。

高扬爽朗

【渔家傲】高调。晏殊《渔家傲》:“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王之道《渔家傲》:“绝唱新歌仍敏妙,声窈窕,行云遏《渔家傲》。”元许桢《渔家傲》:“从此圭塘时检校,停短棹,柳高唱《渔家傲》。”欧修用《渔家傲》调作鼓子词十二篇,歌唱时用小鼓伴奏。
【龙】清澈嘹亮的笛曲。《文选》卷一八汉马融《长笛赋}:“近世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后来遂以“龙”比喻笛声。李白《宫中行乐词》;“笛奏龙,箫鸣凤下空。”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晚采横笛好,泓下亦龙。”苏轼有一首《龙》(楚山修竹如云),就是专门咏笛的。苏轼《菩萨蛮》:“越调变新声,《龙》澈骨清。”则咏《龙》的调声。《龙》为越调,见《片玉集》卷七注。吴文英《龙》自注:“无射商。”其俗名即越调。周邦彦《月下笛》词,亦专门咏笛,结句曰:“黯凝魂,但觉龙万壑,天籁息。”笛曲一般曲调亢爽响亮,与琵琶曲、琴曲、箫曲有所不同。曹冠《汉
宫》:“江城寒管,任龙吹彻何妨。”刘过《临江仙》:“琵琶金凤语,长笛龙。”亦可借以窥其声。
【沁园】仁宗时的都下新声,声甚清美。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八《续记》条:“闻前客肆中唱曲子《沁园》。肆内有补鞋人倾听甚久,顾(崔)中曰:‘此何曲也?其声甚清美。’‘乃都下新声也。’”

抑郁凄婉

【寿楼】始见于史达祖《梅溪词》,题为“寻服感念”,殆是悼亡之作。一百一字,前后片各六平韵。中多拗句,尤多连用平声之句,声低抑,全作凄音。有用以填寿词者,大误。
【一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下片各三平韵。每句并用平收,声低抑。亦有句句叶韵者。
【小重山】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阮郎归】又名《醉桃源》、《碧桃》。《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乡甚苦。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曲名本此,故作凄音。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生查子】唐教坊曲。《词谱》引《尊前集》入“双调”。四十字,下片各两仄韵。各家平仄颇有出入,与作仄韵五言绝句诗相仿。多抒怨抑之。
【钗凤】又名《折红英》。六十字,下片各七仄韵,两叠韵,两部换叶替。声凄紧。
【祝英台近】又名《祝英台令》、《月底修箫谱》。元高栻词入“越调”,殆是唐宋以来民间流传歌曲。咏晋之梁祝事。宛转凄抑。忌用入声部韵。
【雨霖铃】唐教坊曲。《乐章集》入“双调”。《乐府杂录》:“《雨霖铃》,明皇自西蜀返,乐人张狐所制。”《碧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漫志》又称:“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一百三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例用入声部韵。
【河传】《碧漫志》卷四引《脞说》云:“《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所制,声韵悲切。”《漫志》又称:“《河传》唐词,存者二。其一属‘南吕宫’,凡前段平韵,后仄韵。其一乃今《怨王孙》曲,属‘无射宫’,以此知炀帝所制《河传》,不传已久。然欧永叔修所集词内,河传附‘越调’。亦《怨王孙》曲。今世《河传》乃‘仙吕调’,皆令也。”《金奁集》所收令词并入“南吕宫”,《乐章集》入“仙吕调”。唐宋人所作令词,句豆韵脚,极不一致。
【竹枝】唐教坊曲名。其声怨咽。元郭茂倩《乐府诗集》云: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里歌鄙陋,乃依*人九哥,作竹枝新调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按《刘禹锡集》,与白居易唱和竹枝甚多,其自叙云:竹枝,巴歈也。巴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其音协黄钟羽,但刘白词俱无和声,今以皇甫松、孙光宪词作谱,以有和声也。苏轼《竹枝歌引》:“《竹枝歌》本楚声,幽怨侧怛,若有所深悲者。”晁补之《神引》:“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又《龙》:“《竹枝》苦怨,琵琶多泪,新年鬓换。”元张翥《南乡子》词:“唱自凄凉,一曲《孤鸿》顾断肠。恰似《竹枝》哀怨,潇湘,月冷云昏觅断行。”
【饮马歌】《饮马歌》乃女真金之曲,传至南方,用作词调。曹勋《松隐乐府》卷三有《饮马歌》,自注:“此腔自虏中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声甚凄断。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霜天晓角】声调凄婉。韩元吉《霜天晓角》词序:“饮武将家,有歌《霜天晓角》者,声调凄婉。”按《霜天晓角》也当是笛曲。苏轼《龙》“楚山修竹如云”一词咏笛,其末句:“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苏武令】声韵凄楚。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绍兴,都下盛传《苏武令》一词,声韵凄楚,言是李纲作。”
【何满子】凄哀愤懑。《碧漫志》卷四:何满子,白乐天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一曲四词歌八叠,从便是断肠声。”自注云:“开元中,沧州歌者姓名,临刑进此曲,以赎死,竟不免。”元微之何满子歌云:“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梨园弟子奏元宗,一唱承恩羁网缓。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张祜作孟才人叹云:“偶因歌态咏娇。传唱宫中十二。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孟才人。”其序称:“武宗疾笃,孟才人以歌笙获宠者,密侍左右。目之曰:‘吾当不讳,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悯然。复曰:‘妾尝艺歌,愿对歌一曲,以泄愤。’许之,乃歌一声何满
子,亟,立殒。令医候之,曰:‘脉尚而肠已绝。’[一云肌尚而肠已断。]崩,将徙柩,举之愈重。议者曰:‘非俟才人乎。’命其榇至,乃举。”

流丽舒美

【行香子】双调小令,六十六字,片五平韵,下片四平韵。音节流美,亦可略加衬字。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此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尊前集》注“羽调”。《张子词》入“双调”。
【捣练子】又名《深院月》。例作征怀念征人之词。《太和正音谱》入“双调”。
【渔歌子】又名《渔夫》。唐教坊曲,入“黄钟宫”。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
【醉翁操】琴曲,属“正宫”。沈遵创作,苏轼始创为填词。其序云:“琅琊幽谷,山川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其有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最高楼】南宋后作者较多,兹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八十一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过片错叶二仄韵,体势轻松流美,渐开元人散曲先河。
【醉妆词】唐孙光宪《北梦琐言》,蜀王衍尝裹小巾,其尖如锥。宫人皆衣道服,簪莲花冠,施胭脂夹脸,号醉妆,因作《醉妆词》。
【柘枝引】唐教坊曲名。《乐府杂录》:健舞曲。《乐苑》:羽调曲。按,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二莲花中,花坼而后见,对舞相占,实舞中雅妙者也。
【醉语花】周密填《醉语花》序云:羽调《醉语花》,音韵婉丽,有谱而无辞。连晴,风景韶媚,芳思撩人,醉捻花枝,倚声句。
【采绿】周密《采绿》词序:“甲子夏,霞翁(杨缵)会社诸友,逃暑于西湖之环碧,琴尊笔研,短葛练巾,放舟于荷深柳密间。舞影歌尘,远谢耳目。酒酣,采莲叶,探题赋词。余得《塞垣》,翁为翻谱数字,短箫按之,音极谐婉,因易今名云。”《采绿》本《塞垣》调,杨缵为改谱数字,以咏荷叶,遂易名《采绿》。
【剔银灯】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娆。”毛滂《剔银灯》自注:“侑歌者以七急、七拜劝酒。”侑歌劝酒即此调功用。宋词中最早作《剔银灯》调的,沈邈有《剔银灯》二首,为“途次南京忆营张卿”而作。柳永《剔银灯》,亦写邀寻欢。
【扑蝴蝶】腔调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如《扑蝴蝶》一词,不知谁作。非惟藻丽可喜,其腔调亦自婉美。”
【解语花】音韵婉丽。周密《解语花》词:“羽调《解语花》,音韵婉丽,有谱而亡其辞。连晴,风景韶媚,芳思撩人,醉捻花枝,倚声句。”
【梦行云】曲节抑扬可喜。《碧漫志》卷三:“欧永叔云:‘贪看《六么花十八》。’此曲内一叠名《花十八》,前后十八,又四花,共二十二。乐家者流所谓花,盖非其正也。曲节抑扬可喜。”《六么花十八》本舞曲,吴文英度为词调,名《梦行云》。其《梦行云》自注:“即《六么花十八》。”
【杨柳枝】白居易《杨柳枝》:“《六么》、《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据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自注:“《杨柳枝》,洛下新声也。洛之小有善歌之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鉴戒录》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盖以其艳丽。
【六么】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参观【梦行云】、【杨柳枝】条。
【光好】《碧漫志》载:光好,羯鼓录云:“明皇尤羯鼓玉笛,云八音之领袖。时雨始晴,景明丽,帝曰:‘对此岂可不与他判断。’命取羯鼓,临轩纵击,曲名光好。近世或易名愁倚阑。
【後庭花】後庭花,南史云:“陈後主每引宾客,对张贵妃等游宴,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相赠答。采其尤丽者[一云,采其尤艳丽者。]为曲调,其曲有玉树後庭花。”通典云:“玉树後庭花,堂堂黄鹂留、金钗两臂垂,并陈後主造,恒与宫女学士及朝臣相唱和为诗。太乐令何胥,[一本太乐令有时字。]采其尤轻艳者为此曲。”后世多以此歌后主事,遂渐多幽叹之声。

婉转谐雅

【小重山】宛转绎,其声有琴中韵。李之仪《跋小重山词》:“是谱不传久矣。张先子,始从梨园乐工花新度之,然卒无其词。异时秦观少游,谓其声有琴中韵,将为予写其言者,竟亦不逮。崇宁四年冬,予遇故人贺铸方回,遂传两阕,宛转绎,能到人所不到。从而和者,凡五六篇。”
舒缓沉
【诉衷】唐教坊曲。唐庭筠取《离*》“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之意,创制此调。双调四十四字,下片各三平韵。
【烛影摇红】《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徽宗所置音乐研究创作机关)别撰腔,周美(邦彦)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王词原为小令,或名《忆故人》。五十字,前片二仄韵,后片三仄韵。周作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青玉案】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因取以为调名。
【暗香、红】姜夔自度“仙吕宫”曲。其小序云:“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后张炎用以咏荷花荷叶,更名《红》、《绿意》。
【长亭怨慢】姜夔自度“中吕宫”曲。其小序云:“予颇喜自制曲,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桓)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之。”
【翠楼】姜夔自度“双调”曲。其小序云:“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予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花犯】低声唱。刘辰翁《疏影》:“香篝素被,听《花犯》低低,瑶花开未。”

低回沉抑

【剑器近】《剑器》,唐舞曲。杜甫有《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近”为宋教坊曲体之一种,如《祝英台近》之类皆是。《宋史?乐志》:“教坊奏《剑器曲》,一属‘中吕宫’,一属‘黄钟宫’。”此当是截取《剑器曲》中之一段为之。九十六字,前片八仄韵,后片七仄韵。音节极低回掩抑。
【菩萨蛮】又名《子歌》、《重叠金》。唐教坊曲。《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词》作“中吕调”。唐苏鹗《杜杂编》:“大中,女蛮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见《词谱》卷五引)据此,知其调原出外来舞曲,输入在公元八四七年以后。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调由紧促转低沉。
【蝶恋花】原名《鹊踏枝》,为唐代教坊曲,兴起于盛唐时期,属于新的燕乐曲。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用此调创作十余首词,为此调的典范,其词意与声极吻合。此调偶有作者用入声韵或平仄协韵者,但仍以仄声韵为恰当。下阕共十句,其中八句皆用韵,是韵很密的词调。句式以七言为主,共六句,另有四言与五言各两句。这样形流畅而又柔婉,越而又低回的声。词中表现惜悲秋、离别绪者多凄怆怨慕;表现艳相思者多旖旎妩媚,咏物述志者多健捷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五首】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馀。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
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
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
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
朱火然其中。青烟其间。
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欢。
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悲与亲友别。气结不能言。
赠子以自爱。道远会见难。
人生无几时。颠沛在其间。
念子弃我去。新心有所欢。
结志青云上。何时复来还。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
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
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思。
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愿言追昔爱。情款感四时。
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
夜光照玄阴。长叹念所思。
谁谓我无忧。积念发狂痴。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三首】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闻君好我甘。窍独自雕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人傥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新树兰蕙葩。杂用杜蘅草。
终朝采其华。日暮不盈抱。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
怅望欲何言。临风送怀抱。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陵录别诗】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驱。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忄良々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尉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尊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慰此平生亲。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冷冷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馀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芬馨良夜发。随见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一月。晨起践严霜。
仰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言。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我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有鸟西南飞。熠熠似苍鹰。
朝发天北隅。暮日南陵。
欲寄一言辞。托之笺彩缯。
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
鸟辞路悠长。羽翼不能胜。
意欲从鸟逝。驽马不可乘。

烁烁三星列。拳拳月初生。
寒凉应节至。蟠蟀夜悲鸣。
晨风动乔木。枝叶日夜零。
游子暮归思。塞耳不能听。
远望正萧条。百里无人声。
豺狼鸣后园。虎豹步前庭。
远处天一隅。苦困独伶丁。
亲人随风散。滴沥如流星。
三萍离不结。思心独屏营。
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

寂寂君子坐。奕奕合众芳。
温声何穆穆。因风动馨香。
清言振东序。良时著西痒。
乃令丝竹音。列席抚高唱。
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
长哀发华屋。四坐莫不伤。
  
晨风鸣北林。熠熠东南飞。
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
明月照高楼。想见馀光辉。
玄鸟夜过庭。仿佛能复飞。
褰裳路踟蹰。彷徨不能归。
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
思得琼树枝。以解长渴饥。

陟彼南山隅。送子淇水阳。
尔行西南游。我独东北翔。
辕马顾悲鸣。五步一彷徨。
双凫相背飞。相远日已长。
远望云中路。想见来圭璋。
万里遥相思。何益心独伤。
随时爱景曜。愿言莫相忘。

钟子歌南音。仲尼叹归与。
戎马悲边鸣。游子恋故庐。
阳鸟归飞云。蛟龙乐潜居。
人生一世间。贵与愿同俱。
身无四凶罪。何为天一隅。
与其苦筋力。必欲荣薄躯。
不如及清时。策名於天衢。

凤皇鸣高冈。有翼不好飞。
安知凤皇德。贵其来见稀。

红尘蔽天地。白日何冥冥。

许由不洗耳。后世有何徵。

《诗纪》据升庵诗话列诗全篇。其辞曰:
红尘蔽天地。白日何冥冥。
微阴盛杀气。凄风从此兴。
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
嗟尔穹庐子。独行如履冰。
短褐中无绪。带断续以绳。
泻水置瓶中。焉辨淄与渑。
巢父不洗耳。后世有何称。

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
连翩游客子。于冬服凉衣。
去家千里馀。一身常渴饥。
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汉湄。
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忧心常惨戚。晨风为我悲。
瑶光游何速。行愿去何迟。
仰视云间星。所若割长帷。
低头还自怜。盛年行已衰。
依依恋明世。怆怆难久怀。
  
双凫俱北飞。一凫独南翔。
子当留斯土。我独还故乡。
一别如秦胡。会见何遽央。
怆忄良切中怀。不觉泪沾裳。
愿子长努力。言笑莫相忘。

严严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主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恐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远送亲行客。戚暮乃来归。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
白骨归黄泉。肌骨乘尘飞。
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孤魂游穷暮。飘遥安所依。
人生图画息。尔死我念追。
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二首】

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古绝句四首】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保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

  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

  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庆不相忘。

  【古诗一首】

  青青陵中草。倾叶朝日。阳春布惠泽。枝页可缆结。草木为恩感。况人含气血。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五杂俎诗】
  五杂俎。冈头草。往复还。车马道。不获已。人将老.

  【古两头纤纤诗】
  两头纤纤月初生。半白半黑。眼中睛。膊膊鸡初鸣。磊磊落落向曙星。
  【古诗】
  啼呼哭泣。如吹胡笳。
  有客从南来。赠我一抱笔。
  泛泛江汉萍。漂荡水无根。
  离家千里客。戚戚多思复。
  日暮途且远。游子悲故乡。
  屡见流芳歇。
  石门通越井。

  【古游仙诗】
带我琼瑶佩。飧我沆韭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千山论坛 ( 冀ICP备2024055714号 )

GMT+8, 2025-9-16 09: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