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箩那耳朵

[美食分享] 【原创首发】在家英叔叔推荐的茶居消费[8P]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7-31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跳跳虎 发表于 2025-7-30 18:30
嗯,想起来了。比如,振臂而起,对伐。

以前常有振臂高呼一说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7-31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箩那耳朵 发表于 2025-7-31 01:05
以前常有振臂高呼一说

攘臂而起,振臂一呼。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8-1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箩那耳朵 于 2025-8-11 13:25 编辑
跳跳虎 发表于 2025-7-31 21:02
攘臂而起,振臂一呼。

呼啥内容捏

poiop_1161315539.gif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8-2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小朵同学,你越来越会捯饬啦,越来越靓啦。:)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跳跳虎 发表于 2025-8-2 11:25
内容:小朵同学,你越来越会捯饬啦,越来越靓啦。:)

说是这样说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8-2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是这样说,那本来就是这样呀。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8-3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跳跳虎 发表于 2025-8-2 13:45
说是这样说,那本来就是这样呀。

未必的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8-3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暑期寻味“湾心”南沙!检验舌尖嘅“非遗”

2025-07-29 11:14 来源:大洋网


舌尖丈量非遗厚度,咸淡水织就“湾区之心”广州南沙风味。

循着“两点两线两区”的清晰脉络从云纱飨宴的织造美学到市井巷陌的镬气江湖,一幅立体的南沙非遗美食版图徐徐展开邀您共启这场舌尖上的风物之旅!

以宴为帛 织就千年匠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云纱宴的诞生,远非菜品的简单堆砌,而是始于后厨与染坊的“对话”。

当香云纱“三蒸”化作疍家鸡三吊高汤的韧劲,当“十八晒”沁入鲍汁煨鱼肚的琥珀光晕,非遗的基因便渗入食材肌理——盐焗奄仔蟹橙红的硬壳,复刻薯莨染池初凝的原浆;凤脂蒸黄脚立鱼肉的绸光,流淌着香云纱“软黄金”的质感;勺尖划过薯莨慕斯拉出丝绸细痕;蒜香手工粉叠出晒莨场的竹竿褶皱……南沙花园酒店餐桌就此化作流动的染纺。刀叉起落间,食客用唇齿丈量三十道工序的温度,于杯盏交错中接续千年匠心。

国家级非遗香云纱的染整美学,在菜品间晕开色彩与质感的涟漪。当舌尖触到南沙风土的脉搏,你便读懂了这片咸淡水交织之地的壮阔诗篇。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8-3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席江海风物 半卷流动的南沙图鉴

在珠江与南海的交汇处,咸淡水滋养的滩涂日复一日被潮汐重绘。红树林根系在泥泞间编织千年密码,而南沙人正将这片水土的馈赠,凝练成一场“从山海田间到舌尖”的味觉朝圣。

南沙越秀喜来登酒店掌勺人刘泽明在清远山水间长大,血脉里浸透着与自然的对话。深谙“庖厨之道,三分烹技,七分觅材”的他,如今以“不时不食” 为笔,将南沙四季风物谱写成宴席诗篇。

这席以 “江海为脉、时序为引” 的盛宴,透过空间叙事、五感体验与文化闭环三重维度,吟唱南沙“山、海、田、人” 的和鸣。菜品上汇聚黄阁烧肉、新垦莲藕(国家地理标志)、南沙青蟹(地理标志)、南沙桂味荔枝(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本地珍宝食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疍家渔耕文化为经,红树林生态为纬,食材在生晒、盐焗、拆鲜的古法处理中应答潮汐、季风、节气的召唤。现代烹饪语言重构传统风物,终成“一菜一景,一味一史”的沉浸史诗——江海之魂就此化作舌尖滚烫的岭南风骨。

为了达成空间叙事、五感体验与文化闭环三重维度,宴会厅以香云纱特有的“莨纱咖色” 为底色,晕染岭南水乡的青绿。角落迷你染坊重现“过河泥” 工艺,莨纱与阳光、泥土反应的色彩变化,让用餐者“未食其味,先识其色”。

香云纱与南沙宴的深度交融,织就 “以宴传艺,以艺养宴”的活态传承链。当非遗从静态展柜走进流动的宴席,古老技艺便在杯盏交错间重获新生。

除了“两点”之外,更多的南沙商家也在非遗与美食的融合中不断尝试新的叙事方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8-3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咸淡交锋处的鎏金史诗

珠江八门入海处,咸淡水在此千年交锋,激荡出南沙青蟹独一无二的丰腴密码。这个2022年入选国家地理标志的美味,便是南沙风土最慷慨的馈赠——南沙青蟹(黄油蟹、奄仔蟹)。

盛夏时节,“黄油蟹”膏脂如熔金流淌,需红树林潮汐涨落三百回合的洗礼方能凝练;遵循古法的渔民“昼伏夜捕”,令蟹上岸时犹披星戴月,只为锁住这极致鲜甜的刹那芳华。奄仔蟹橙红硬壳下包裹的,是咸淡水交融孕育的至鲜原浆。南沙金茂万豪酒店餐桌之上,且看南沙青蟹与各种烹饪技艺的江湖碰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黄油蟹狮子头:酸汤如咸潮漫过江堤,托起鲈鱼肉与蟹黄捻成的“金丸”,齿尖破开绵密瞬间,蟹膏熔浆与酸爽激荡共舞,恰似渔民搏击风浪的勇毅,鲜与险在喉间博弈。

竹荪蟹肉灌汤包:竹荪网住老火高汤的岁月稠,蟹肉裹挟黄油脂香的潮汐力,咬破薄皮的刹那,菌鲜、蟹醇、汤魂三重浪涌迭起,仿若月夜扁舟载满渔获,破开迷雾泊向舌尖。

古法“昼伏夜捕”的星光,凝成蟹壳上的鎏金纹路,当潮汐在唇齿间退去,便懂了三百年红树林,为何甘作咸淡的调停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千山论坛 ( 冀ICP备2024055714号 )

GMT+8, 2025-9-15 10: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