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风清扬

[札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颜怜白 发表于 2024-5-28 10:07
别改了,再发一帖更好。

嘿 本子拿到了不 笔也给准备好了 空了来这里发读书笔记哟 抄书也行哈哈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4-5-28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清扬 发表于 2024-5-28 10:11
嘿 本子拿到了不 笔也给准备好了 空了来这里发读书笔记哟 抄书也行哈哈

拿到了漂亮呢,哈,我字写的不好看,不敢拿出手。。看你写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颜怜白 发表于 2024-5-28 10:14
拿到了漂亮呢,哈,我字写的不好看,不敢拿出手。。看你写

你字比我写的好多啦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4-5-30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文人是一边读书一边旅游
行囊可得满满才行啊。。。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令狐冲 发表于 2024-5-30 21:18
古代文人是一边读书一边旅游
行囊可得满满才行啊。。。

人家是读完万卷书,再行万里路哈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甲骨文
Camera_XHS_17162113995371040g2sg312qrdentk21g5olipbs6t3lbjlt8108.jpg
Camera_XHS_17162113682591040g2sg312qrdentk25g5olipbs6t3lbggojj8g.jpg
Camera_XHS_17162113543961040g2sg312so5atvjs7g5olipbs6t3lbtu421lg.jpg
Camera_XHS_1716211253110.jpg
Camera_XHS_17162113784381040g2sg312qrdentk2405olipbs6t3lbu74s048.jpg
(图片来源他人小红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4-6-2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看《汉字演变500字》,我还跟着画了一个:安。
这本应该没看完。微读上没找到,应该当时在掌阅看的。

你这本是什么书?有时间我也瞅瞅。
有阵很迷甲骨文和金文。甚至想买本《甲骨文编》和《金文编》。
还试着装过金文的输入法。
结果也没认几个就弃止了。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拈花小和尚 发表于 2024-6-2 07:37
那时候看《汉字演变500字》,我还跟着画了一个:安。
这本应该没看完。微读上没找到,应该当时在掌阅看的 ...

不知道这个是出自啥书哈,想到甲骨文,是看《中国文学发展史》里写到卜辞文学,不过也没翻到太详细的这方面的书籍。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4-6-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清扬 发表于 2024-6-2 21:31
不知道这个是出自啥书哈,想到甲骨文,是看《中国文学发展史》里写到卜辞文学,不过也没翻到太详细的这方 ...

甲骨文据说字不多,认起来大概也不难。只是我到现在也没记住一个。
感觉能把小纂认出来就不错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殷墟甲骨文作为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其内容以占卜记录为主,虽未形成系统的文学体裁,但已具备一定的文学表现萌芽,体现了商代先民的语言思维和文化特征。以下从文学角度分析其表现特点:

1. 叙事结构的初步形成
四要素的完整性:甲骨卜辞多采用“前辞(时间、占卜者)→命辞(问题)→占辞(吉凶判断)→验辞(结果验证)”的固定格式,形成简洁的叙事框架。例如:

“癸卯卜,争贞:今岁商受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
(时间、占卜者、事件、结果俱全,具有完整的叙事逻辑。)

时空观念的表达:通过“干支纪日”“方国名”“自然现象”等元素,体现对时空的具象化认知。

2. 语言艺术的朴素展现
凝练性与节奏感:甲骨文以单音节词为主,句式简短,常通过重复、排比增强节奏。如祈雨卜辞中反复出现的“帝令雨足年?帝令雨弗其足年?”(上帝会让雨水充足吗?),形成问答式的韵律。

象征与隐喻:借助自然现象(如“虹饮于河”)或动物形象(如“凤”象征风神)表达对未知力量的想象,体现原始诗性思维。

3. 情感与信仰的交织
对神权的敬畏:卜辞中频繁出现“帝”“祖先”等称谓,通过占卜仪式和祷辞展现对神灵的虔诚,如“贞:王疾首,御于姚庚?”(商王头痛,向姚庚祭祀祈福)。

生存焦虑的流露:对自然灾害(旱涝)、战争胜负、疾病生育的占卜,反映先民对生存的关切,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色彩。

4. 文学母题的雏形
自然崇拜: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的拟人化描述,成为后世“天人感应”文学观的源头。

英雄叙事:部分卜辞记载商王征伐事迹(如“征土方”“伐羌方”),可视为史诗性叙事的萌芽。

5.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的源头:甲骨文中“赋”(直陈其事)的表现手法与《诗经》一脉相承。

史传文学的先声:编年体记事方式和“验辞”中对事件结果的客观记录,为后世历史散文奠定基础。

结语
甲骨文的文学表现虽显稚拙,但其凝练的语言、程式化的叙事结构以及信仰与现实的交织,已为中华文学开辟了最初的路径。它不仅是文字载体,更是商代社会集体意识与审美思维的珍贵遗存,堪称中国文学史的第一块“基石”。

开启新对话
给 DeepSeek 发送消息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千山论坛 ( 冀ICP备2024055714号 )

GMT+8, 2025-9-15 08: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