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落梅如雪乱

[札记] 携酒上春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2.21 今天很冷,穿了厚羽绒服,还是很冷。

★——

王粲(177—217),是七子中的佼佼者,以《登楼赋》、《七哀诗》著名,但我却选不中什么句子来介绍。
木心《文学回忆录》

我喜欢他《七哀诗》里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

但古代虽然专制,诗人还可以悲哀。我遇到的时代,谁悲哀,谁就是反革命。所以热爱生活啊、健康积极向上啊,饱含恶念,是阴谋,是骗局,是透明的监狱,是愚民的毒药。我一步步看出这种虚伪,用心之刻毒,远远超出古代。对照起来,要在汉末、魏晋、南北朝,做个艺术家、做个诗人,并不很难,在我青壮年时代,你要活得像个人,太不容易了。所以我同情阮籍,阮籍更应该同情我哩。

木心《文学回忆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2.22 周六,风也似乎比平日暖一些

★——

基本结构,是大灵感。字里行间,小灵感也。
——木心《文学回忆录》

作文真谛,也是欣赏真谛。
如干与枝的关系。一棵树木,枝叶繁茂好看,木叶尽脱也好看。
一堆树叶拢在一起,就有点不知所云了。落叶的好看在有动感,生命力消逝的悲悯。
好看的,还是生命力。
豆豆蓝 2025-3-4 10:07
回复
落叶的好看在有动感,生命力消逝的悲悯。
好看的,还是生命力。____是的,生命力最是动人。
落梅如雪乱回复豆豆蓝 2025-3-6 20:21
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2-23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2.23 总也写不出东西,有点焦躁。而且不知道写什么。

★——

纵观中国诗传统,有太多的诗人一生为了押韵,成了匠人,相互赞赏,以为不得了。

木心《文学回忆录》

哈,想起老干部体。
不知木心有没有见过。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2-23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梅如雪乱 于 2025-2-23 16:00 编辑

★——

古诗格律不森严,《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都较自由。从宋、齐、梁、陈,开始格律化了,这格律,到唐朝盛极。
竟然直到“五四”,都在这格律中。说到诗,即问五言七言,是绝是律。
有利有弊。所谓“艺术成长于格律,死亡于自由”。另一理,格律发展到饱和点、顶点,自会淘汰、求变。

————————

曾经与某人为此争论不休。
讲到最后,其实我迷惑了,即使我未便肯动摇。
一度怀疑过,格律是否是终点。

“艺术成长于格律,死亡于自由”,我的理解还是,格律太束缚人,艺术不能被框死在里面。
所有的格式,规则,都带游戏性质,跳出去。
跳出去,才得见天地广阔。

做练习可以,不能成终极追求。
格律是绚烂,不是圆满。
艺术,没有圆满。创造,不断地创造,从内容到形式,才是它的使命。
然否?忽然意识到我们共同的渺小,悲从中来,嚱吁哉。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2-24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蔚为大观啊,最难的的是有那一刻的心情!
落梅如雪乱 2025-2-27 16:31
回复
哈。闲着也是闲着,就翻一会。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2-24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精华!
落梅如雪乱 2025-2-27 16:31
回复
送朵花。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2-27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2.27 作法自毙

★——

魏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看上去这是进步,是成熟,其实做法自毙,已伏下危机。不过,对唐代诗人不致大害。

木心《文学回忆录》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2-27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5-2-2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我读杜诗的老师,是我母亲,时为抗战逃难期间。我年纪小,母亲讲解了,才觉得好,因此闹了话柄:有一次家宴,谈起沈雁冰的父亲死后,他母亲亲笔作了挽联。有人说难得,有人说普通,有人说章太炎夫人汤国梨诗好(汤是乌镇人),我忍不住说:
“写诗么,至少要像杜甫那样才好说写诗。”

木心《文学回忆录》

——————————

又想起从前小朋友笑我的诗不好,说:还不如人家李白。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千山论坛 ( 冀ICP备2024055714号 )

GMT+8, 2025-9-15 05: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