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同题】流火七月. 隐形割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5 12: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诗经中七月流火的出处,顺着时光的脉络,一直捋到现在,从时令到生活,写尽炎暑中的各生相,文字凝炼,娓娓道来。

不同阶层的割裂,古已有之,想到《水浒传》中那首白胜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王孙公子把扇摇。

同情中含着悲悯,无奈中透着一丝希望。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7-5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写得真走心!尤其将 “七月流火” 这个古老天文现象与现代劳动者的生存状态相映照的部分特别打动我。文中 “脊梁上的盐粒” 描写极具画面感,瞬间让人感受到烈日下的艰辛。“空调房的玻璃隔断” 这一细节,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的阶层差异。最令人唏嘘的是朋友的故事 —— 当年麻将桌上红光满面的意气风发,如今轮椅中目光失温的黯然神伤,恰如一面映照欲望深渊的明镜。这故事警示我们:人生不是赌局,切莫为虚妄的 “赢面” 押上全部温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7-5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的字典里没有“七月流火”的抒情,只有“七月火烧”的切肤感受
------------------------------------------------------------
灞桥的文字读后令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你笔下的七月,少了几分美好,更多的是直逼现实的真实写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7-5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诗经》的“七月流火”起笔,完成了一次古典与现实的高度嫁接。从“黄色骑手服紧贴脊梁”,到“空调工人汗滴成盐花”,再到“警花手套拂汗”、“工地背心成焦点”……每一个人都是高温之下的剪影,而非被抽象的“劳动者”群像取代——劳动者的书写,是全篇情感最充沛的部分。难得一见的好文。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7-5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十三 发表于 2025-7-5 12:09
烈日酷阳,风霜雨雪,无不加于人身
逢这如火七月,人间又苦
灞桥兄此文与小刀兄同题实是花开两朵,彼相辉映 ...

很显然,灞桥这篇抒情美学与社会写实融合的更完美。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7-5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小刀 发表于 2025-7-5 16:05
很显然,灞桥这篇抒情美学与社会写实融合的更完美。

你们都具有极敏锐的洞察力。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7-5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细致,剖析深刻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7-5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十三 发表于 2025-7-5 16:25
你们都具有极敏锐的洞察力。

我喜欢有带入感,以此揭示黑暗面行文里不少负能量。这就是拙于痕迹。而文字大家来讲更应当字里行间显得平坦收放自如。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7-5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小刀 发表于 2025-7-5 16:32
我喜欢有带入感,以此揭示黑暗面行文里不少负能量。这就是拙于痕迹。而文字大家来讲更应当字里行间显得平 ...

行文书写各人会有各自的风格,但文章所反映的主旨还是与作者本身的观念,比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有密切的关系,至于如何做到收发自如,恐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在小刀兄的文字当中,自身所要表述的鲜明观点清晰可见。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5-7-5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十三 发表于 2025-7-5 16:48
行文书写各人会有各自的风格,但文章所反映的主旨还是与作者本身的观念,比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 ...

谢谢燕大侠的肯定。文如其人,风格或许因人而异,观点的表达终究离不开内心世界的积淀与立场的投射。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千山论坛 ( 冀ICP备2024055714号 )

GMT+8, 2025-9-16 11: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