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
- 主题
- 回帖
- 0
- 精华
- 积分
- 23371
- 金币
- 枚
- 草籽
- 颗
- 鲜花
- 朵
- 注册时间
- 2023-5-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23-5-16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命禹敷土,随山壑川。乃尚方执征,降民监德。乃自作,福乡民,成父母。往我王作,颐久沫,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久绍好,益养懿德,康亡不懋。考友盟,明经济,好祀无醜。心好德馨。遘亦唯协,天釐用考,神复用祚禄,永御于宁。燹公曰:“民唯克用茲德,无侮!”

这98个上古铭文,完整记录了大禹治水、开辟九州的历史事件,可谓字字珠玑的铭文,足以改写历史。整篇铭文堪称一篇政论性质的散文,其文辞、体例在两周金文中前所未见,却与现存《尚书》等古代文献十分接近。这对探讨中国古书及文章的起源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而这篇铭文被学者们称誉为“两周金文之最”。
长久以来学术界一直有关于大禹和夏朝是否存在的争议,民国时期就有学者认为“大禹是条虫”,是上古神话,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有个别外国学者甚至怀疑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但是如果没有大禹,便没有大禹之子夏启创建的夏,更没有“华夏”之说。
遂公盨铭的发现,将有关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一下子提早了六七百年,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也最为详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充分表明早在2900年前人们就在广泛传颂着大禹的功绩,而夏为“三代”之首的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深入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