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风清扬

[摘录] 含英咀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f6fccba8a24978eaf9ae85f0e8839714.jpg

95a6b35170dce7bce04548f3c060b2d5.jpg

8e5356d185792bb9acbff783457ffba3.jpg

img-16828526950253df4309eefecf1fc58002af42c2999ea462e041e6fe13dc8f5d25e0c5fc3cd58.jpg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遂公盨呈圆角的长方形,失盖,器口沿下饰鸟纹,腹饰瓦纹,小耳上有兽首,原来应有垂环,圈足中间有桃形缺口。这种形制,在盨的序列中是较早的。再看鸟纹的特点,可确定这件盨属于西周中期后段,即周孝王、夷王前后。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命禹敷土,随山壑川。乃尚方执征,降民监德。乃自作,福乡民,成父母。往我王作,颐久沫,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久绍好,益养懿德,康亡不懋。考友盟,明经济,好祀无醜。心好德馨。遘亦唯协,天釐用考,神复用祚禄,永御于宁。燹公曰:“民唯克用茲德,无侮!”

这98个上古铭文,完整记录了大禹治水、开辟九州的历史事件,可谓字字珠玑的铭文,足以改写历史。整篇铭文堪称一篇政论性质的散文,其文辞、体例在两周金文中前所未见,却与现存《尚书》等古代文献十分接近。这对探讨中国古书及文章的起源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而这篇铭文被学者们称誉为“两周金文之最”。

长久以来学术界一直有关于大禹和夏朝是否存在的争议,民国时期就有学者认为“大禹是条虫”,是上古神话,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有个别外国学者甚至怀疑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但是如果没有大禹,便没有大禹之子夏启创建的夏,更没有“华夏”之说。

遂公盨铭的发现,将有关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一下子提早了六七百年,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也最为详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充分表明早在2900年前人们就在广泛传颂着大禹的功绩,而夏为“三代”之首的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深入人心。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31-33
图片及文字来源网络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读到这里,看来的文史双修哟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3-5-16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心 发表于 2023-5-16 16:08
不太适合我 哈哈哈

我主要是来看看,某人能坚持几天。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3-5-17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被人翻译解读
若有不熟悉的字或者词,可以去查字典,整篇整句还是自己理解会更好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3-5-17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的书,基本闲置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3-5-17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这个版真的很好
你们都开吧开吧,我闲了就来这读书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23-5-17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都是文化银,偶尔来坐坐张张知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千山论坛 ( 冀ICP备2024055714号 )

GMT+8, 2025-9-16 09: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