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30|回复: 98

[游记] 到此一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8 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来想一个地方一篇游记,归拢归拢有的地方好像又写不成篇,干脆开一个总的,这样,不成篇的也可以寥寥几笔印象。来几句序言,想想那年去黄山前的几句话,最切合,摘过来:

旅行,就是从熟悉的地方到不熟悉的远方。
地图上的每一个地名,都有着无穷魅力,
好像在静静地述说着悠悠往事,
于是,旅行就变得更加令人向往。
走过了那么多地方,每一次旅行,
都有着难以释怀的感触。

清晨,一一送别了先离开的朋友,
然后再背起行囊,奔赴下一个远方,
走在这江南水乡的小城,伫立在这河边遐想:
生活多像这楼房,整齐划一,
一间一间,一天一天,简单重复着。

旅行,远方的家,像这水中的倒影,陆离潋滟。
我们,是那一叶扁舟的渔人,
在世间的长河前行,而因为有了你、你们,
落寞的人生,才变得丰富激越起来。
感谢有你们的同行!
回眸,收纳起欢歌笑语,
轻拭,双颊那离别的泪,
鼓鼓的行囊,装载着满满的情意,
继续旅程。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6-28 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楼做目录吧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6-28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安

第一次游泰山,初中还是高中记不得了,也没有影片留下来,却是一路游的最仔细的一次,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因为跟着一个特殊的人,带着特殊的任务。
那时,母亲强烈反对二姐的恋爱,放出狠话,绝不同意。二姐在家里一直是非常倔强的人,脾气上来,我姐我哥都有点怕她,问题就僵住了。我小时候,是二姐带着,因照顾我晚上了两年学,后来因父亲去世,为了供我读高中,二姐哭着放弃了高考,去上班了。那时,她可是学校里学习最好的一个,多少年以后,老师还讲,她是中学多年最优秀的学生。


二姐一直偏爱我,在母亲巨大的压力下,最后给我说:"你来决定吧,明天早上去火车站,告诉他我不去泰山了,你跟他玩两天,看看他人行不行,你说好,我就不管咱妈了,你说不好,我就断了这关系。"这样,带着二姐的嘱托,有了这第一次正式的远游。
可以预料,在徐州火车东站,这可怜人一脸的失望啊,当我说完我姐不来了,叫我去。当然,所担负的特殊使命,万万不会说的,看过多少宁死不屈的革命影片呀,保密原则在很幼小的心里就扎了根。我望着他的脸说,那,不去了?他无比纠结的皱着眉,无奈地说,走吧。于是进站上火车。
况且况且况且况且况且况且且且到了泰安,第一次坐火车,也忘了啥感受,也忘了在车上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只记得下了火车,走一段路,坐一段公交,然后是一家饭店吃饭,没喝酒,几样菜,很香。吃完午饭,就开始游岱庙。


苍劲的松柏,古朴的殿宇,一种雄浑,一种厚重,一种庄严,好像课本上的历史一页页展开。从岱庙一路前行,走过一段土路,开始登上爬山的石阶,每一块石碑,每一处雕刻,都会驻足观望,在不断攀升的台阶上,人也在空中升腾,俯视来时走过的路,一种骄傲,眺望远处沉沉山峦,一种敬畏。过中天门,一路石阶而上,紧十八慢十八,数不尽台阶的十八盘,走在云中一样。最后,站在南天门下,傍晚的云雾升起,心生疑惑,这就是很小很小时就很神秘的南天门吗?大人说,七夕的守夜,只有心诚和幸运的人,能看到南天门的打开。我现在可就站在南天门下,所谓的天街,也没有星罗棋布的热闹,只有一大殿,大家都在忙着联系住宿和吃饭。一碗热乎乎的番茄鸡蛋汤,这个时候,胜却所有人间美味。


吃完晚饭,住进了山顶的大帐篷。临睡前,看他掏出一个黑色的大药丸吃,我一愣,他解释,治疗脱发的。其实就是因为这,我妈嫌弃他面相太老,不同意这婚事。年龄倒不老,和我二姐是大学同学,都是带薪工作后考的。当时我看着恶心,林黛玉可以吃,薛宝钗可以吃,男的吃这样的大黑药丸,无法接受。这是当时心里私下想的,<红楼梦>在小学时就囫囵吞枣地读过,所有这情景当时能联系起来了。爬了一天山,很快就入睡。
天不亮,就陆续开始有人起床出去,租了棉大衣,也跟着人群去山上看日出。远远的一点点红晕,一会就成了白色,远不如课本里描写的生动令人兴奋。可好歹这也是泰山的日出,心里也得意。在山顶的晨曦里漫步,一块石碑注目了一会:见贤思齐。这四个字刻在心里,未来的岁月,几乎就不会产生嫉妒了。下山,选择了山后幽静的路,一路清风鸟语,不觉就到山下的水库,到了火车站买回程票的时候,我固执地坚持付自己的车票钱,我说我姐给了我玩的钱。这一举动其实也反映了我心里最后的决定。


回来后,我给二姐说,就俩字:平庸。当然,在生活里照顾人也细致,但是平庸,没情趣,我不喜欢。二姐说:好,听你的。二姐做事,很麻利干脆的,就这样,以后没了关系。我反对了二姐一次恋爱,N年后,二姐反对了我一次提亲,我周末回家才知道。那是邻居大婶上门提亲,女生其实就在我公司对面的市委机关上班,接线员。二姐嫌人没文化,说弟弟会自己找。我一听,心里失望地脸上还笑着,那女生俊呀,文化可以后期补嘛。自然,也不好再反悔。邻居大婶再来串门时,我就嬉笑说其他的,不再提此事。
这就是第一次出门旅游的的泰山之旅。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6-28 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游泰山。科里团支部活动,火车一路,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出了火车站,又是先去酒馆。啤酒炒菜一番,摇摇晃晃开始爬山。担心山上住宿紧张,于是作为先导,我带一个同事,坐缆车登顶。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登记好住宿,就站在南天门,俯视一波一波被十八盘蹂躏疲惫不堪的游人。接到同伴,晚饭都忘了吃的啥,住宿不是第一次的大帐篷了,是房间,放满了上下铺的铁床。平时相处的兄弟姐妹一般,男生女生就都在一个房间了。也没条件洗澡,累的都合衣而睡了。

次日零星小雨,大家也不死心,依然早起去看日出,万一天瞬间晴了呢。我是裹紧棉被依然接着睡。不久都陆续回来,收拾收拾,顶着零星细雨,开始下山。不久,天晴了,也下到半山腰了。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其实那是相对于陡峭的荒路,而修整好的台阶,下山还是比上山容易的。自然要注意的是,没台阶的下坡土路,一定要控制速度。女同事就一不小心,下坡收不住脚,飞奔我而来,不是抓住我,后果不堪想。到了山下,一路闲逛去车站,途中一家酒馆午餐,又是啤酒炒菜,然后火车返程。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第二次爬泰山,有了点文化,可又匆匆上下,再加人多聊天的热闹,反而对泰山少了关注和体会,只能用一句来带过:岱宗夫若何,齐鲁青未了。



第三次游泰山,那是2013年春节大假,实在是无聊,于是过了大年,独自去泰安。自从学了摄影,一直耿耿于怀没有泰山的壮丽大片。到了泰安,再坐车去泰山脚下,时已近黄昏,踌躇半天,担心夜里体力不支,冷冷的天,还是打消了爬山的念头,于是返回老县衙,住青年旅社,次日逛逛周边,然后就坐车去了曲阜。翻翻检旧照片,一张遥参亭,倒也贴切,第三次也就是一个遥远地看了几眼泰山。

20130213-IMG_9537.jpg

心事未了,总有不甘,以后有时间,还是想认认真真重爬一遍泰山。踩一踩历代先人的足迹,摸一摸风雨剥蚀的碑刻。。。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6-28 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曲阜

小时候读过《论语》,那是当做批判材料读,尽管如此,也还是感觉到里面很多话挺有意义。后来泛泛读了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又是一番感受。如果剖去封建礼制的外衣,就字论意,真不愧为至圣先师。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啊,远古的时候,谁能教你那么多做人的道理,与人交往的尺度,学习知识的重要,处理问题的方法。去曲阜,不是瞻仰孔府之堂皇,只是想站在那片土地,想象一下当年师生野外课堂的如沐春风的景象,于是最想看的是杏坛了。
20130214-IMG_9619.jpg
20130214-IMG_9630.jpg

逛完孔府,不远有颜庙,看一看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这也是人生一大境界。

20130214-IMG_9646.jpg

再去孔林,当时也好奇,孔子墓里究竟会有些什么,后来看网上才知道,其实里面什么都没有。连衣冠冢都不算吧,只是大概葬在这地方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6-28 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无锡

那年,十八岁。哥哥把重重的柳条箱递到车上,在站台,望着开动的火车,流泪了。我鼻子酸酸的,没哭,心里满是对新生活的憧憬,那可是梦里的江南水乡啊。箱子又大又重,装满了学习和生活用品,连被褥脸盆都在里面。行李架和车厢都没地方放,只好直接放在盥洗室的洗手盆下。也没有座位,从徐州一直站到无锡,七个半小时。车过南京,人就莫名地兴奋。第一次看到长江,第一次跨过长江,还有南京长江大桥,这在课本早早见过。哦,江南江南。

傍晚到了无锡,在站台上,望着高高的天桥,知道抗不过去,就询问工作人员,能不能直接横穿铁路,他叮嘱一句,小心看着两边。于是使劲拎起箱子,一步一歪走过几道铁轨,挪到了出站口。各学校都有接待站,学长们热情把箱子抬到车上,满满的行李,人坐公交车去学校。车厢里咿呀听不懂的语言,车窗外,一条条河里游走的灰色白色船帆,这就是无锡,这就是江南。

报道后去宿舍,南北走向的四层楼房,二楼最东面一间,四张铁床,上下铺,我找到西窗边,贴着我名字的下铺。窗外,一条小河,不时一艘小船划过,咿呀的桨声令人新奇。河对面是居民区,青砖黑瓦,沿河有人洗衣服,捶打的声音,诗里的捣衣声了。居民区再过去,是一条大河,河的对岸,就是葱茏的锡山惠山,无锡锡山山无锡,就这。夜晚同学们陆续入睡,月光安静地铺洒在床上。

早晨,被一阵阵刷刷刷的声音弄醒,推窗看下去,原来是女人们刷木桶的声音。这时才明白,老小区每家门前的木桶,就是马桶,北方的尿罐子。还想这奇怪的声音,不象是山水绿的欸乃声呢。学校的生活都大致一样,只记记业余时间里的郊游吧。

哥哥临行前交代,平时多去去剧院,文化场所,听听音乐会,看看歌舞,参观展览,多熏陶一些艺术。剧院倒是离学校近,出门东西路,东走十分钟就到,好像电影居多,也没进去看过。经常是再往东走,路过一家外文书店,进去翻一翻书和明信片。再东走几分钟,就到大运河的桥上,傍晚,独自在桥上看大小航船,那灰白的船帆,就是水乡的印记了。夜晚的桥头,是宵夜的地方,辣的牛肉粉丝,甜的酒酿圆子。在学校食堂,总吃不饱似的,男生统一的四两米饭,大肉青菜,我往往还要再买半斤肉包子,就这样,晚自习后,还时不时跑到这桥头。音乐会没听过一场,大都吃喝玩乐了。

学校出门西去,不远又是一条大河,这处在郊区了,河里行船比东边的河少。傍晚的时分,余霞散在河里,泛着金波。河对岸就是锡山惠山,这里也是周末常逛的地方。小时候,邻家的同学的哥哥是文工团的,夏日一个午后,坐着小板凳,托着腮,听他给我俩拉二胡曲:<二泉映月>,那时,就开始向往这个地方,如今坐在惠山下,二泉旁,听着公园里循环播放的二泉映月,琴音幽咽,山峰凝翠,古泉汩汩,仿佛述说着陈年旧事。

惠山西去,就到了蠡湖,凭栏远望,烟波迷离,幻想着当年范蠡携西施泛舟于此的情景,老是琢磨,西施到底有多美呢。我们班里只有三个女生,都不漂亮,眼巴巴盼着学妹,更少,只有两个女生,也不俊,理科的男生伤不起啊伤不起。对面楼的文科女生倒是很多,貌美如云,不过囿于羞涩,一直没去搭讪过,那时,我已经兼任校团委委员和学生会部长了,表面上更装着无视美女。学妹是徐州的,寒假一起回家,三人行,还有一个她男同学,一路也没有多少话,可算是熟悉了。

春三月,梅园的花开了。第一次大着胆子邀请学妹去看梅花。忐忑着遇到她温和的目光,微笑着答应。于是下课后直接去街上租了相机买了胶卷,那时是海鸥120,黑白的。回到学校,她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去不了了,高中的一个女同学要来玩。失望地回到教室,把相机胶卷送给室友他们明天玩。次日早晨,同学说有人找,打开宿舍门,她穿着崭新的衣服在门口羞涩地笑,说同学下午才能到。那时,女生到男生宿舍楼都很少的,一前一后,下楼出校门,赶公交车,直奔梅园了。

花开嫣然,人潮涌动,周末的梅园,满是盛开的梅花,梅花树下满是看花的人。一路走着,不时停下来拍照,忘了梅花的样子,只记得花下拍照表情不自然的样子。出了梅园,又坐车去太湖,在鼋头渚漫步,看万顷波涛,看远处点点白帆。一路话不多,只散步,青涩地心里只有单纯的风景,单纯地两个人走着的感觉。匆匆逛了太湖,赶回来去接她同学,我去还相机冲洗照片,没有再陪她们。
晚上回宿舍,写了首诗,记太湖,至今每句都记得:

你宽阔浩瀚,
象晴朗的天空
蔚蓝深远。

你优雅恬静,
象温柔的少女
细语轻言。

我徘徊留恋,
呼吸你春日的气息
是那么清爽新鲜。

掬一捧湖水,
润一润我干渴的喉咙。
清甜的湖水哟
融化了我滚烫的心田。

啊,那远去的白帆,
可带着我的理想
我的信念。

诗用来参加了班里组织的赛诗会,那时,朦胧诗正流行。无锡读书时代的游玩,印象深的也就这些。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6-28 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 苏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在很小时候就知道,无锡去苏州火车半小时,于是在一个周日,就奔往苏州,那是一个细雨纷飞的早晨,走在观前街悠长的青石板路,望着两边风格各异的店铺,都没进去,只在街上闲走,心里倒是非常渴望邂逅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就这样在雨中闲逛着,衣服都湿透了,也没有带伞。
然后坐公交车去虎丘,明信片上的画面顿时呈现在眼前,烟雨朦胧中的拔剑池,葱笼中的虎丘塔,一切都那样古朴,身处其境,感觉千年悠悠的历史扑面而来,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范蠡西施,好似在眼前晃动,再深入想,历史又象影子一样划开。这公园并不显得大,走在其中,倒没有了什么感觉,返回门口,再望一眼写着沧桑写着悲壮的虎丘塔和拔剑池。

江南的园林是久负盛名的,而苏州的园林最佳,拙政园必去,走在迂回曲折的园子里,楼台水榭,雕栏花窗,倒也没有多少念想,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记忆中的苏州园林,几无痕迹,唯记得狮子林的乱石钻空,有点压抑的逼仄。

暑假,高中的几个同学和邻家的两个伙伴,两拨人马不期而遇在无锡,带着他们逛了二泉和鼋头渚,然后再奔苏州。怎么逛的,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有时同学聚会,他们提起,感谢我带他们游玩江南,我都是傻傻笑着听,真的一点都记不起来了。后来工作出差,也多次到过苏州,公园倒是很少逛了。曾经住在阊门饭店一周,一周的细雨,也只撑着伞,去了西园留园,印象苏州,就这样浅浅淡淡。

Ⓞ  杭州

从苏州出发,就剩下邻家的伙伴,从小玩到初中的朋友,高中后住校,就没了多少交往。三人一行,都是第一次去杭州。下了火车,先直奔灵隐寺。夏天的阳光灿烂,进了景区一片阴凉,大雄宝殿的香火缭绕,游人比肩接踵,不烧香不磕头,就一个一个地方闲逛,出了灵隐寺,又回到炎热的人间。走到西湖的断桥,人觉得一下没了力气,头滚烫,开始发烧,我瘫在湖边的长椅上,对他俩说,不玩了吧,我想回去。其中一个很生气地说:"还没玩几个景点,出来这一趟花那么多路费就回去,怎么行。"我愕然一下,就说:"你们俩去玩吧,我在这坐着等你们,我实在没力气走了。"

前一段时间还做了一个梦,梦里使劲地呼喊 :小雪小雪小雪。。。一下失去他的身影,前面的乡村已经在暮色里,迷路的害怕,惊醒。这小雪,就是儿时的伙伴,一起逛的杭州,另一个嫌亏的自己背包走了。我对小雪说,你也去逛吧。他摇头。我也没力气说话,只默默看着西湖上的断桥,迷糊想着当年的书生许仙和温柔美丽的白娘子,迷糊中在长椅上睡着了。醒来,他一直在身边坐着。傍晚,单独去逛的伙伴也回来了,三人一起坐火车回家,一路迷糊着,结束了杭州之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6-28 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镇江

毕业实习,被分配到镇江。真是惊喜,因为苏州去过,南京去过,最想去的地方,就是镇江了,这里离扬州也近。五个人一组,安顿好住宿,公司报到,按部就班落实好流程,下班后和周日就是游逛时间了。

京口,北固山是首要去的,一个雾蒙蒙的早晨,沿着湿湿的青石板路,一路蜿蜒而上,牌坊古旧,街边建筑斑驳,三国里的故事,在这印记很多,甘露寺印象不深了,只记得天下第一江山的碑刻,当时很奇怪,凭啥是第一呢。不过那望江亭,却是记住了,凭栏远眺,苍茫大江,滚滚东去。

短短的两周实习,能记住的是镇江早餐的锅贴饺,再来一碟地道的镇江香醋,一次能吃半斤呢。晚上无聊,去体育场学会了遛旱冰,在场内风驰电掣地滑行,有一种轻盈飞翔的感觉。在第一个周日,就去了扬州。瘦西湖边漫步,平山堂前伫足,那是六月的扬州,一领白衬衫,两手空空的闲逛。一天走马扬州城,晚上就回到了镇江。

第一次游金山寺,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只记得在远远的南泠泉,遥望着江水中沉浮的金山寺,在那,用明信片写了一首打油诗,寄给学妹,现在还记得后面几句:
......
南泠泉深独照影,细品苕香费吟哦。
举目千里烟波处,青山沉浮水寥阔。
撩起扬子万顷浪,化作长虹斩银河。


这是第一次给女生书面的东西,竟然还是采用明信片方式,惹得人家天天要去传达室看一眼,唯恐再写其他什么话在明信片上。后来实行快结束,才寄的第二封信吧,附上的是长长的实习报告,不知道当时是显摆专业知识呢,还是为了给学妹以后毕业实习参考,总之,信很短,报告很长。

第二次游金山寺,是几年后工作出差,同事好几个人,当地客户带着仔细逛,法海洞,白娘子塑像,中午在寺里用的全素席,主人介绍,是曾经接待周总理的规格。餐后,坐在阳台上喝茶,看着远处烟波浩渺的长江,听着周围同事嬉笑闲话许仙与白娘子,想着几年前在这里曾经写下的第一封语焉不详的情书,而这时,学妹已经嫁人了。
镇江、扬州两地的印象,基本就只留下这些。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6-28 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 赣榆


工作了,在单位里第一次出差,是去连云港赣榆县墩尚镇,拉海蜇,春节公司发福利。
一辆小客货车,只司机和我,一路上披着夕阳,飞奔在无人的柏油路上。司机姓孙,黑面胡须,长相粗犷,虽初中毕业,却读了不少书,很内秀,很健谈。

路过邳州,聊起张良,路过马陵山,说起孙膑和庞涓。
那时我刚毕业不久,学校里南方的男生说话大都带着口头语,刚开始感觉很不习惯,后来熏陶得也自然了。
在和老孙聊天中,也经常随口出来。他皱着眉说:“你这么文面的人,咋老带着口头语,以后说一句,我就骂一声臭嘴。”
就这样,一路被骂几次,后来就再也没有说过脏话。有时想想,在语言的纯洁方面,该兄真是功不可没。

黄昏的路上,没行人也没车辆,老孙把小客货车开得飞起来一样。我几次说慢一点慢一点,把他气得:“闭嘴,不许说话。”唉,只好听天由命了。
突然车身一动,他慢慢减速,下车一看,一个轮胎没气了,也没备胎,就这样,再上车,一歪一歪地开到了镇上。

饭店都关门了,客户一直等着,在他家里吃的晚饭。喝酒、聊天、睡觉,海蜇一桶桶早准备好,修车由司机负责,一切不用操心。
次日原路返回,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大海,镇上离海边还有些距离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6-28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 广州

第一次出差最远的地方,就是广州了。那是春节前夕,刚参加工作半年,才二十岁。公司领导带队,一行十几个人在广州公司洽谈进货合同。
当时也是初生牛犊,胆大。领导带着其他人还在一边洽谈生意,我一个人在另一边就开始签订,我负责的一块商品进货合同了。有同事急忙汇报给头。
后来想想,真的佩服我们头的魄力,也仅仅只是楞了一下,就给同事摆手示意,不用管。好在我经手签订的东西,后来发到公司以后,很快就销售一空。
也许就是因为这一次出色的表现,后来很多出差的机会,比公司同年龄的人都多,还大都是单独出差。那时出差,都是开会,有当地会务组接待安排,出差还有补助。
同事出差一趟,都还会有结余。我是每出一趟差就得欠一些,得发工资补。广州的印记,就是这次合同的签订,至于在珠江边漫步,繁华的广州街头,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千山论坛 ( 冀ICP备2024055714号 )

GMT+8, 2025-9-16 22: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